当前位置: 主页 > 销售 > 内容页

盘点明十三陵的古桥

2023-08-30 14:07:56 来源:腾讯网

北京晚报·五色土 | 作者 梁欣立


(相关资料图)

今年是明十三陵申遗成功20周年,《北京晚报》在前些日子开辟专栏,向读者介绍了十三陵中尚未开放的十座帝陵的情况。十三陵中可说的故事很多,笔者对十三陵众多的古桥颇感兴趣,曾多次前去探访,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十三陵中各具特色的古桥。

长陵神路七孔桥遗址

长陵神路桥梁宏大

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分布在天寿山各山峦朝阳的山下坡地,陵寝间溪河穿插,按照传统“山环水绕”的风水要求,陵寝建有石砌引水沟渠。有水就要建桥,十三陵中建有木石桥、砖石桥和石拱桥,据史书记载,大约近五十座桥梁,其中以长陵神路桥最为宏大。

从大石牌坊到长陵的一段路,古称“山陵入路”,也称长陵神路,是进入明十三陵的主路。主路直通长陵,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,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朱棣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寝。长陵在十三陵中建筑规模最大,营建时间最早,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。长陵神路的分路可以到达其余陵寝。这条“山陵入路”中间跨多条溪河,据记载,长陵神路曾建有七座桥梁,数百年来,经受洪水冲刷、河道干涸、河流改道等原因,有四座石桥已无踪影。过了大红门、石碑、石像生后的旧神路上,保存有一座完整的五孔石拱桥,称南五孔桥,地处公路的东侧,南五孔桥目前不再行车使用,桥上原石护栏因过于破旧已被清理。南五孔桥往北百米就是陵区最大的石拱桥——七孔桥,这座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(1554年)。由于地势较低,七孔桥屡遭洪水冲击,桥面、拱券被冲毁,桥拱券逐年坍塌,桥体被淤泥覆盖,非雨季过河都要涉水,最终七孔桥被冲毁成遗址。

1958年在旧的七孔桥以西新建了一座新七孔公路桥,桥两端路基加高,解决了洪水威胁桥梁和过往车辆的交通问题。在七孔桥北是北五孔桥,此桥建于明万历四年(1576年),历经四百多年,五个拱券主体仍然保存完好,桥下杂石淤泥已经填到桥拱券的一半。随着交通需求不断增长,路面不断垫高,北五孔桥的桥面也做过多次铺装,每天还在承担大量车辆过往碾轧的交通任务。长陵神路的北五孔桥使用了四百多年,古人建造的石拱券支撑着今人的车辆过往,可见其坚固程度。这也是北京少有的几座仍在使用中的明代桥梁之一。

左右“护卫”桥仅一孔

长陵是十三陵中最大的陵寝建筑群,旁边由献陵和景陵左右护卫,二者建筑规模都较小,陪衬在长陵东西两侧。献陵是朱棣之子、明仁宗朱高炽的陵寝,景陵是朱高炽之子、明宣宗朱瞻基的陵寝。和修建长陵时的宏大相比,在朱棣之后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则要低调的多。献陵葬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孙氏,因在位时间仅十个月,朱高炽遗诏有曰:“朕临御日浅,恩泽未浃於民,不忍重劳。山陵制度,务从俭约。”明宣宗朱瞻基遵照遗嘱,修建献陵的规格较小。献陵祾恩门前有三座一孔砖石拱桥及石砌沟渠,规模都偏小。原陵寝的管理机构就设在陵地附近,后来演变成百姓居住的村庄,叫献陵村。献陵村的地势比献陵要低,垂直高差有好几米。一条溪河弯转穿过村庄,在村中小路口处跨河有一座明代建的古朴单孔石拱桥。明十三陵中,每个陵寝都有一个对应的村庄,其村庄的规模大小不等,目前唯有献陵村中保存有明代建造的桥。桥拱券以青砖码砌,拱券外沿为石碹码砌,石拱券的石缝中生长着一棵古柏树,扭转着向上生长。桥有石护栏,沟渠也为石砌,桥旁有一棵古老苍翠的松树,形成古树伴古桥的景色。

献陵村石拱桥

景陵前没有桥梁,往南数百米外原神道上保留有一座砖石拱桥,比起其他桥梁简单一些。经过几百年的变迁,景陵以南的地方成为景陵村和长陵村,地面建筑越盖越多,原景陵神道已经消失,道路变成了柏油公路。昌平长陵学校围墙的西南角核桃树下,留存有明代景陵的一座单孔砖石拱桥,桥拱券使用专门烧制的青砖码砌,青砖厚度一边宽一边窄,呈梯形,厚度相差一厘米左右,用这样梯形砖砌出的拱券坚固持久。桥上由三米长条石铺面,两侧由条石建成矮护栏,桥栏顶柱石缺失。这座石拱桥地处偏僻,少有人光顾,桥一侧是学校铁栅栏围墙及教学楼,周围是农田和核桃树,桥下水流从学校围墙下流出,因位置隐蔽,只有当地人劳作时经过此桥,所以古桥很少维修,却也很好地保存下来,并保持着原有古桥的结构和风貌。

康陵桥面一端高

康陵背靠莲花山,在十三陵陵区的西北,是较远的一座陵寝。康陵葬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记载:“康陵在金岭山,距泰陵西南二里,自泰陵桥下分,西南为康陵神路,山势至此折而南,故康陵东向。路有石桥五空(孔),锥石口水迳焉。又前有石桥三空(孔),制如泰陵。”按书中描述,从泰陵至长陵的大道下来,从路口至康陵东南向西北走向,称康陵神路,原路上有两座桥,现今原五孔桥被洪水冲毁,仅留一些桥旁护岸矮石墙,百姓改作梯田;另一座三孔石拱桥保留下来,桥东西走向,西边地势高,东边地势低,早年车马过桥去康陵,下桥时先向南绕个“之”字形路,上坡才能到达康陵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将山岗豁开,推土垫道,把桥西的道路垫高了,道路改成斜坡转弯路,路程近了一小段,而三孔石拱桥西端垫土方高出2.3米,桥东端垫土方0.3米,斜坡柏油马路通过古老的桥梁,呈现了康陵桥面一端高的景象。桥下河道早已干涸多年,桥洞遮阳避雨,成为农民干活时休息之地,秋天收玉米,在桥洞下还能睡个晌午觉。

庆陵恒门北三座桥

庆陵六桥数最多

庆陵是光宗朱常洛及郭氏、王氏、刘氏三位皇后的合葬墓,是十三陵中保留石砌沟渠最长和古桥最多的一陵。石砌沟渠大约有一公里长,渠上建有古桥共六座。陵寝建筑分两部分,前院石碑、祾恩殿遗址、恒门(后陵门)及红墙黄瓦围墙;后院棂星门、明楼、宝顶城及红墙黄瓦围墙,两院之间有一百多米山坡地。石砌沟渠从宝顶城东侧向南,在前院西侧绕过,走向呈“S”形,两边生长着众多的古松柏树,松柏树从石缝中挤压而出,姿态万千,经历风霜雨雪顽强成长。古树配沟渠,幽静蜿蜒往南延伸,适应了“水绕山缠”和“龙砂不可损伤”的风水之说。

庆陵两院间恒门北是三座并排单孔石拱桥,桥体是中间大,两侧小,单孔砖石拱券,汉白玉石护栏,十分壮观。清《日下旧闻考》记载:“殿后缭以恒门一道,门北有桥三道。”讲得就是这三座桥。前院西南角跨沟渠是一座石拱桥,桥上是长陵至泰陵间的公路,由于交通的需要,石拱桥经过多次改造还在使用。庆陵功德碑南有一座单孔石拱桥,桥下沟渠的沟沿矮护墙顶都是黄琉璃制品,说明建造讲究,桥体坚固完好,桥面石和汉白玉护栏为近年维修所更换。沟渠蜿蜒南延,数百米外跨沟渠是一座单孔石拱桥,此桥是六桥中最陈旧的一座石桥,桥拱券完整,桥面及护栏损毁,可能因地处田间地头,没有进行维修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十三陵还有一座特殊的桥,名为西水关桥,它位于崇祯皇帝的思陵西南、小宫门村以西。“明十三陵”大红门是正门,陵区围墙在门两侧,向西围墙有一出入便门,因门是红色称小红门,门东有东水关,门西有西水关。小红门及围墙和东水关已拆除多年,西水关因在村外田间而保留下来。小红门今天演变成小宫门村,村西原陵区围墙有一处西水关,西水关由二座桥组成。一座石拱桥在北砖石围墙跨过桥上连接东西,墙北是巡防小道,石拱桥南咫尺沟渠上还有一座石平桥,石平桥由四块长条石铺面,其中一块条石断裂。石拱桥和石平桥下的沟渠都是大方石块码砌沟底和两岸护坡,并连成一体,形成石拱桥上陵区围墙,墙内走守陵巡防军卒,而石平桥在围墙外,平民百姓可以通行,方便了百姓劳作和往来。这座水关建筑有实用功能。虽然西水关二座桥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,显得陈旧,但它是“明十三陵”的古物,有一定历史价值。

标签:

发展
主力复盘:超5亿抢筹比亚迪 近7亿流出太平洋
今日(8月29日)大盘早盘小幅低开后震荡走高,三大股指均涨超1%,两市成
保亭消防化身“蓝老师” 为学生上好“开学第一课”
新海南客户端、南海网8月29日消息为切实做好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工作,全
安逸!今日高温继续缺席 酉阳23.3最凉快
安逸!今日高温继续缺席!今(28)日白天重庆大部地区以多云天气为主。